2024年4月3日上午,武汉企业家主编曲中兵拜访永业行,拜访受到了永业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炳,副总裁吴学锋热情接待。永业行“从2000年仅8人到全国领先!”。
潘世炳:把咨询评估机构做大做强的“经营之道”
潘世炳,永业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常委、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工、湖北省产业教授。湖北省监察委员会首届特约监察员、省人民检察院第二届特约检察员、湖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专家委员、武汉市武昌区党代表。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湖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兼评估师分会会长、湖北省住建厅科技委工程审批改革专委会主任、湖北省楚商联合会副会长等。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房地产估价师”、中国“十年耕耘、从业优秀”土地估价师、湖北省和武汉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百名中青年领军人才、黄鹤英才、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武汉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湖北省先进参事、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连续三届获评)、参政建议一等奖、支持参事工作奖、省政协优秀提案奖、湖北省和武汉市“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2000年8月,潘世炳所在的湖北省地产评估中心(1993 年成立)顺应国家要求,脱钩改制组建了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业行),成为湖北省第一个脱钩改制的土地评估机构,承担清产核资、股票上市、基准地价等评估业务,成立之初只有8人。新公司失去了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垄断,创业者们面临身份转变的巨大落差,面对着眼前一切需要重新开始的现实局面,潘世炳等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难,立足以土地、房产评估起步,大力开展以国土资源、地质矿产、环境为背景的评估、咨询、代理及相关领域技术服务和课题研究,力求做精做强。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评估市场的逐步放开,由潘世炳掌舵的永业行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业务衍生。从2006年开始,永业行业务范围从原来单一的土地、房地产评估,扩展至资产、矿产价值评估及地质矿产、环境检测及影响评价、工程咨询、节能减排等咨询和国土资源规划及设计、土地整理复垦、测绘工程以及资源环境研究等,年创产值呈爆发性增长,业务主体实现了由评估向咨询业务成功转型。2012年以来,根据国家政策衍生、研发新型的评估咨询类业务,资源资产资金资本深度融合,第一时间配置对应的评估方法、技术模型和咨询逻辑;全力提升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承担全国几百个PPP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为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地执行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2018年起,围绕专项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争资立项、生态修复、EOD、城市更新、污水治理等领域研发50余类新业务。截至目前,永业行逐步构建起资源环境、投资金融、评估咨询三大产业链集群,现有员工1200余名,其中博士和硕士300余名(含留学归国硕士30余名);中高级职称人员近300名;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咨询工程师(投资)、资产评估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矿业权评估师、注册测绘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国家、省、市级行业专家60余名,拥有甲级工程咨询、甲级土地规划、甲级测绘等执业资质20余个,业务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及部分海外市场,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80余项,研发形成软著、发明专利等130余项。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大型综合性咨询评估机构,也是全国评估咨询行业唯一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生产要素的组织者、创新创业的引领者,潘世炳将讲情怀、重创新、勤建言融入了企业“经营之道”,在推动行业紧跟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满足市场发展需要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示范带头作用。
一、讲情怀:弘扬企业家精神,“永”做真诚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的动力源自企业家精神,就是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和拓宽国际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广大企业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广大企业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潘世炳坚持以做大做强民族高端咨询服务为己任,带领永业行人用专业服务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以技术赋能客户个性化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永业行力量。
(一)永信·质效为先
潘世炳将产品和技术视为永业行安身立命之本。组建研发团队,成立资源环境研究院、研发中心,围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EOD、污水治理等领域研发50余类新业务,承担省部级课题80余项,助力地方政府和企业引进资金2000多亿元;参与《湖北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指南》《湖北省城市更新工作指引(试行)》等10余项行业标准编制;坚持数字化管理升级创新与数字化业务孪生交付,通过“咨询+数字化”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形成软著、发明专利130余项,自主研发的《乡镇污水绩效数字化管理平台》入选武汉市第二批数字经济服务资源;连续十一年举办全国土地估价师继续教育培训,将技术研讨引入继续教育活动中,荣获中估协《继续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称号;近百次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以专业赋能客户需求,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共同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永守·绿色共建
潘世炳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双碳”融入自然环境、投资金融、评估咨询项目实践及课题研究,形成“双碳+”应用场景。以专业服务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承担低碳城市规划、碳资源开发、碳金融体系建设等研究,承担的武汉中法生态示范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城镇申报入选省级试点。此外,承接40余项乡镇污水处理厂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定50余项水土保持方案,为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固定污染源排污企业提供400余项环境核查服务。
(三)永惠·和谐共享
从教育助学到扶贫助困,从灾害救助到公益事业,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潘世炳带领永业行坚持用公益传递正能量,累计投入超600万元。将承担社会责任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恩施屯堡乡马者村举行消费帮扶签约仪式,组织高校专家团队深入蕲春县楼岗村编制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把脉问诊”产业发展,以捐赠专项资金、消费助农兴农、定向采购等形式助力共同缔造工作纵深推进。新冠疫情期间筹措资金物资100余万元,是行业内首家捐款的专业服务机构,永业行党委及16个党支部组成突击队,驰援封控劝返、防疫宣传、医护接送、物资分发、场所消杀等工作。作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与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20余所知名院校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毕业生就业基地,助力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
二、重创新:立足“六位一体”,“永”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的企业家
潘世炳观察到,全球咨询50强排名中无一家中国公司,大部分是欧美公司,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严重不匹配,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潘世炳提出了永业行做大做强民族高端咨询服务业的愿景,并带领团队在不断深化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中,逐步探索并建立了技术、信息、市场、管理、风控、文化等“六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业务创新和技术提升
1.强化研发驱动。一是设立专项研发经费,明确研发经费来源、经费类别、经费使用等保障研发工作开展。二是组建专职研发团队,一方面从公司现有员工中选拔优秀的研发人员,另一方面通过招聘引进外部优秀研发人才。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工作紧跟“政策、项目、资金”导向,可与项目执业并行或串联开展;除开展重大业务产品创新研发外,也聚焦提质增效等微小创新。四是丰富研发成果形式,除课题文本成果外,鼓励以专利、申报软件著作权、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专著、期刊论文、微信原创分析推文等多种形式丰富研发成果。
2.强化业务创新。围绕三个咨询方向开辟新赛道。一是评估咨询方向,拓展自然资源评估评价、绿色建筑评估评价、ESG绩效评价、生态补偿价值评估、集体土地入市增值核算等业务。二是规划咨询方向,谋划政府/企业规划、区域/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国土综合整治规划、村庄规划、项目概念策划等业务。三是投资咨询方向,探索筹资谋划顶层设计、债券融资/证券化/REITs等新型投融资咨询、“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相关投资咨询、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存量挖潜谋划、EOD咨询模式等。
3.强化研发推广。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平台等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争取资金扶持的同时促进品牌形象提升。另一方面加强与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及业内高水平企业的交流联动,如积极组织行业论坛、参与行业调研,与高校在建设研究生工作站、共建实验室、开展示范项目合作、推荐企业导师等方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与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协议等形式,做到以技术的开放融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数字化转型
1.加快业务数字化研发。研发不动产征收系统、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存量房地产资产管理平台等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大屏展示、项目动态管理、项目地图等功能,用户可以远程掌握项目区域的实时状况,打通项目“盘点、清查、评估和评价、管理、利用”等环节,使项目管理更加清晰透明、安全高效;创新数字化业务孪生交付,即通过系统化管控项目商务、技术、财务全流程,涵盖报告、文件、发票等资料,形成服务产品“ID号”,赋予客户账号密码自主查询,实现要素数据全程可追溯,提升业务交付效率。
2.加快管理数字化探索。系统研发方面,建立永业行模块化智能化系统(RMIS),搭建集手机端、网页端于一体化的数据管理平台,从技术、信息、市场、财务、人力、监督、行政等模块的数据出发,集成数据产出、采集、治理、应用、共享等多个维度,结合业务场景在人事招聘、培训考试、项目管理、技术审核、印章管理、仓库管理、档案管理方向进行应用拓展,达到降本增效,同时实现数据全流程、全方位管理。并在各模块设置关键用户,结合使用情况对平台进行迭代升级。软件采购方面,采购正版office办公软件、CAD绘图制图软件、数据库等软件,整理免费开源的办公及专业软件,搭建软件下载、软件学习等平台。
3.加快数字化业务培育。机构在加快业务数字化的同时,将数字技术融入产品服务中,通过对评估数据积淀、挖掘,实现业务信息场景的价值创造及转型重构,培育数字化业务增长极。如探索Python建模、AI训练等手段,在新基建、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智慧交通、数据资产运营等领域催生新动能。
(三)创新市场拓展方式
1.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规范机构资质、执业资格、市场入围(库)、典型业绩、业务手册等市场基础工作,从业务、商务、流程等方面开展市场人员岗位培训及上岗考核,动态跟踪,复核考评;梳理客户拜访、商机获取、商务跟进、投标开标、合同签订、项目协调、收款、回访等环节工作要点、注意事项和节点衔接,不断改进优化。
2.加强招投标管控。以商务、技术、报价等为投标核心要点,结合不同招投标方式,梳理从商机接洽、招投标公告、商务条件分析、标书编制、审核、投标过程应对、标后衔接等节点的工作要点,分类分区域完善管理制度及细则。
3.加强市场区域管理。以合同、收入、客户等要素确定各专业市场范围边界,同步建立包含区域管理、任务划分、协作机制、考核奖惩等内容的盲区弱区管理细则。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从客户、业务、项目、财务等多维度梳理市场源泉,研究分析关联性及拓展链条,全面系统构建客户服务体系,通过研讨、沙龙、培训、讲座、联谊等形式增强客户黏性,建立微信、网站、抖音、视频号、小红书、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矩阵,实现精准传播;建立客户评价机制,设立专职客户服务岗开展客户反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年度评先评优考核因素。
5.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市场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对市场商务活动、项目合作审批流程、招投标管理及项目成本管控等过程中违反规定的,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
(四)构建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1.制度建设方面,制定覆盖技术管理、研发管理、信息化管理、市场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监督检查、行政管理等全模块管理制度,并每年更新;建立高管会、周例会、月度会、半年度/年度会、专题会等会议机制,会后形成会议纪要,指导工作开展及制度修订。
2.人才引育方面,由人事部门结合业务发展于年初确定招聘需求及全年招聘计划,中期及时调整,并按照“新人:熟手:专家=6:3:1”的人才配比及序列开展招聘;通过制定青年干部培训班计划以及轮岗交流计划、挂职锻炼计划、在职导师辅导、在职培训、岗位竞聘、岗位AB角配置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3.绩效考核方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个性化与通用型相结合的多维度绩效考核方式,将绩效与人才发展、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持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绩效管理的落实上,根据管理、技术、市场、职能等岗位类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实现考核主体的全覆盖。
4.新生代员工管理方面,结合90后、00后新生代员工追求创新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拓展品牌形象、优化团建活动等形式与其建立情感链接,如设计企业IP形象周边——表情包、钥匙扣、帆布袋、水杯等,通过组织PPT制作大赛、演讲比赛、体育赛事、节庆团建等形式发放至新生代员工,同时注重对新生代员工“微创新”等可行性建议的采纳。
(五)推动党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承担
1.坚持党建引领、参政议政、企业经营“三结合”。动员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机构管理层加入人大、政协队伍中,将党建文件学习和机构战略研讨、业务优化、资政建言相结合,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升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专业服务的实效性;各级党组织常态化坚持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全体党员以身作则带动全机构依法依规谨慎执业。
2.发挥工会、团委组织优势,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创新司务公开载体,深化民主管理;组织员工体检、节庆活动、读书分享、运动赛事、国内外旅游等多种团建活动;对困难员工采取紧急救助、定期救助等救助活动;弘扬孝道文化,组织优秀员工父母赴国内外旅游;强化对“二代”关心与关爱,通过户外团建、节日礼包、升学奖金发放等形式,丰富员工亲子福利。
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投身绿色环保、乡村振兴、建言献策、灾害救助、捐资助学、慈善敬老、精准扶贫等公益事业中,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
(六)严控内部风险
1.技术质量方面,组建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技术成果三级审核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嵌入监督管理流程节点,实现全流程、痕迹化、可追溯的平台保障。同时匹配包括日常考核、定期抽查、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等多种监督考核工作。
2.市场管理方面,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对商机接洽、招投标管控、商务分析、合同履约等重要节点的工作要求及目标进行监控、梳理、分析、规范,指导和管理机构的市场管理工作,降低市场管控风险;通过合理划分市场区域、明晰客户层级等方式开展业务拓展。
3.财务管理方面,细化财务科目类别,推进机构财务数字化转型,实现会计核算、资金集中、全面预算等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并结合财税政策、机构实际不断迭代,为机构科学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持。
4.人事管理方面,通过严把招聘入口端、指导开展试用期考核、科学进行日常管理等途径及时发现内部纠纷隐患,科学应对各类仲裁、诉讼案件,利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5.品牌建设方面,通过注册品牌商标、明确宣传字体、开展舆情监测、强化版权宣贯等形式开展品牌保护,如遇到“傍品牌”“蹭流量”的行为,立即启动商标保护程序,向相应网站提交商标保护的申请,制止侵权行为。
6.内部控制方面,聘请法律顾问、设置法务岗,从法律角度对可能会出现以权谋私的漏洞进行检查,从源头防控风险;组建监督审计等监察部门,拟定红黄线、监督审计等相关管理制度,设立内部举报投诉渠道,常态化开展覆盖高管、部门负责人、骨干及员工的跟踪问效、督查督导、诫勉谈话、离任审计、经营体检等工作,适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偿赔偿。
三、勤建言:胸怀中心大局,“永”做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企业家
作为一名有3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名有15年履职经历的政协委员、一名7年履职经历的省政府参事,潘世炳急党政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充分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紧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广泛凝聚共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理清思路、探寻路径。
(一)聚焦调查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选题,紧紧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将自己专业领域内全省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焦点问题作为课题开展调研。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咨政建议10余篇,参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关于《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工作指引研究》《农村污水处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研究》等课题研究20余个,从现状、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行业研究分析、创新路径探索并提出政策建议,助力行业管理的规范与发展。
(二)聚焦建言献策
在担任省政协委员的15年间,共计撰写提案建议涵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管理政府债务、实施生态补偿、推进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争资立项和地方债、县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等领域50多项。撰写的《同心同向新时代 同频共振促发展 ——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发展之道》《智力+专业+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战》《初心永擎跟党走 砥砺前行践使命》等参政议政和学习体会文章被中央统战部网站登载。《关于疫情对我省房地产行业产生的影响及相关措施的建议》参事建议,主要内容被采纳至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通知》(鄂政办发〔2020〕13号)中;《关于深入推动争资立项、投资有效落地的建议》获时任湖北省常务副省长黄楚平和副省长赵海山的重要批示;《关于县(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的建议》参事建议,获王忠林省长重要批示,时任副省长宁咏组织专题研究,获评湖北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三)聚焦民主监督
作为省政府参事、省监察委员会首届特约监察员、省检察院特约监察员、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等,坚持为民服务,全程参与对政府政策制定、工作落实的监督,说实话、建真言。组建专班围绕“加强湖北汉江流域江河湖库和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进行民主监督,撰写了题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 压紧压实保护责任》的调研报告。先后参加中纪委党风政风督查室组织开展的违规吃喝专题调研座谈、“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启动会、优化营商环境调研等多场次民主监督活动,向湖北省纪委监委撰写并提报《关于开展反腐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报告的有关建议》,围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踊跃建言献策,切实发挥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象征着生机勃勃、万物可期,更是永业行蓄势待发、抢抓先机、谋篇布局的关键时刻。2024年1月25日,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炳在永业行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以《披荆斩棘闯新路 弯道超车谋跨越》为题作了总结讲话。“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RMIS智能化信息化”“研发创新”“优化产业链布局”“大中台大后方建设”“总分协同发展”等一系列关键词催人奋进,更彰显了永业行人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信心与决心。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继往开来,追求卓越!在潘世炳的带领下,永业行人将继续积极投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宏伟实践中,在咨询评估事业发展道路上继续耕耘,奉献自己的智慧和专业力量,向着“做大做强民族高端咨询服务业”的美好愿景,奋楫破浪,勇毅前行!